《陈太丘与友期》教学后记
初一语文备课组 李丽
09年12月15号的时候,我上了一节公开课。这节课学习的《陈太丘与友期》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文章。综观整节课,我分“初读课文,读准句读”、“二读课文,晓畅文义”、“再读课文,思考问题”、“四读课文,尝试背诵”、“课后拓展,完成练习”五大环节,旨在尝试“
文言文教学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文言字词的积累,如“期、舍、去、顾、尊君、
文言文教学第二个重点是朗读及背诵。这节课学生读课文总共3次,单个学生朗读有2次,有小部分学生已能当堂成诵。但事实上这样的朗读量还是太小,想要在当堂落实背诵还是有难度。因此,时间的安排还是欠妥。
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重点是课外拓展。课前已经要求学生了解《世说新语》及陈太丘、陈元方的相关知识,而这在我出的早读报里有了相关的介绍。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课外文言文练习,由于时间关系,只能将这一环节留作课外作业了,这一点是个遗憾。
综观整节课,有几个地方做得较好。一是我作为一个引导者,更多的是由学生自主学习、自主发问,并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发挥小组的作用,很好地进行了分工与合作,这样既达到互助的效果又节省了很多时间。二是采用抽签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,使课堂回答问题的人近半数。这样就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,并且学生也要保证课堂听课状态是要相当集中的,才能从容地回答问题。三是适时地帮学生进行方法点拨,如省略句的翻译、多种课文背诵的方法等,让学生能从较高的角度来审视所要学习的内容,从而高屋建瓴。
这节公开课主要采用“
这种方法在实行以来得到了较多的好处。一是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更细的品读。以前学生学习课文都是草草地浏览一遍课文,如果老师没有要求课堂朗读的话,很多学生是连课文都没仔细读过的。而“标记法”和“旁批法”就避免了这种现象,学生必须要细读课文才能有感而发,才
总的说来,上面的那些我都是我这学期课堂教学的一点点尝试,